光电学院 光电学院

弘扬科学家精神,光电领域攀高峰——材料光电未来技术学院党委开展科学家精神宣讲活动

  • 文、图/邢润强
  • 日期:2024-11-15
  • 1298

为了传播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科学家精神,提高广大同学的思想觉悟,感悟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在原子弹成功爆炸60周年之际,2014年11月14日,材料光电未来技术学院党委邀请中国科学院科学家精神宣讲团成员余金中教授为部分党团员讲授题为《弘扬科学家精神,光电领域攀高峰》的报告,材料光电未来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举主持此报告。

张举首先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科学家精神宣讲团,该宣讲团于2021年2月成立,由高素养、高水平、高度负责的优秀专家组成。接着介绍了余金中老师的履历,余金中老师作为中国科学院科学家精神宣讲团成员之一,希望通过本次报告,能够引领同学们传承、弘扬科学家精神,引导同学们树立远大的科技强国志向。

报告的第一部分,余金中教授回顾了钱学森、严济慈、黄昆和王守武等著名科学家为国家所作的贡献和展现出的科学家精神,强调了科学家精神在当代科技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余金中博士从钱学森之问讲起,讲述了教育教学结构对培养人才的重要性,同时以钱学森先生的例子指出,作为学生,要对自己严格,作为老师,要对学生严厉,钱学森先生老师期间正是因为这种严格严厉的教学态度,才培养出后续一大批为中国各个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接着余金中教授讲述了严济慈远渡重洋和居里夫人求学的故事,严先生归国后为中国的物理学、光学发展做出很大贡献严先生在80岁高龄时提出入党申请:“我是一个科学工作者,我要竭尽所能,为祖国的四化贡献一切。因此,在向四化进军的新长征途中,我要求入党的心情就更加迫切了,愿意把自己的希望和命运同党的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种求实奉献的科学家精神值得同学们敬佩和学习。

随后余金中教授讲述了科学家黄昆的科研态度黄昆认为,科学工作者,“一是要学习知识,二是要创造知识。归根结底在于创造知识,学习知识不是越多越好,越深越好,而是要服从于应用,要与自己驾驭知识的能力相匹配。对于创造知识,就是要在科研工作中有所作为,真正做出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为此,要做到三个‘善于’,即要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尤其是要提出在科学上有意义的问题;要善于提出模型或方法去解决问题,因为只提出问题而不去解决问题,所提问题就失去实际意义;要善于做出最重要、最有意义的结论。”黄昆先生把时间、科研看的比生命还重要,他毕生致力于凝聚态物理科学的研究和教育

最后,余金中教授讲述了他的老师王守武先生故事,王守武先生的大家族中有很多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杰出科学家,余金中教授认为这是一种家庭精神的传承1930年,年仅11岁的王守武就喊出了“努力学习,救国、强国的口号”,王守武先生也为科研贡献了一生,他知识渊博,工作严谨细致,什么事都要搞清所以然,认真到几乎执着的程度,他把256位MOS随机存储器最高批量成品率提高到了当时国内前所未有的水平,最终成为了我国半导体和集成电路行业的奠基人。

余金中教授通过讲述几位伟大科学家的故事,让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并寄希望于同学们,要做中国科学家,努力学习,科技报国,要有共产主义的信仰要爱国,有学问,同时也要学会快乐的生活,在学习中要注重概念和计算告诫国科大学子要珍惜当下能享受到的国科大教育资源,同时也要注重培养优秀的自学能力。

报告的第二部分,余金中教授作为光电领域的科学家就光电领域的部分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与同学们做了分享。余金中教授分享了光子集成技术的关键与未来,深入探讨了光子集成(PIC)技术,包括其关键技术、平台比较、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余教授特别强调了硅基光子集成的潜力和市场增长预测,预计到2025年,硅光子芯片市场将达到5亿美元,硅光收发器市场约40亿美元。最后,余金中教授和同学们探讨了光电子的发展趋势,展望了光电子技术的未来,包括材料的异质化、器件的集成化、速度的高速化以及应用的智能化等方向。

互动提问环节中,余金中教授和同学们积极交流,再次表达了对同学们日后发展的期望与祝福。

此次报告中,余金中教授将历史与现代结合通过回顾科学家的贡献,强调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要性,理论与实践并重在专业领域的分享中,不仅讨论理论,还关注实际应用和产业发展,启发性与前瞻性并重。余金中教授的报告让同学们深入理解了科学家精神,也让“光电人”对该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鼓励大家坚定科技报国的理想,为实现中国的科技高峰而努力奋斗

材料光电未来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举主持报告

余金中教授为大家作报告